1.1现场观测程序
1.1.1建立变形监测网
根据工程特点、现场环境条件制定测量施测方案,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市政测绘,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要求建立稳固变形监测网。
1.1.2建立观测路线
由变形监测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设计的沉降布置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各次观测线路均沿同路。
1.1.3 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施工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进行,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应采用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精密水准仪,并且按二等水准精度要求往返观测,高程取中值。
1.1.4资料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编制沉降观测成果表,进行汇总。
(2)根据沉降观测成果表,提供荷载-时间-沉降曲线与荷载-时间-沉降速率图,对于观测数据有异常的需要做分析并附有说明资料,说明资料需要监理的签字---。
(3)待沉降观测的数据满足<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要求时上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1.1.5 观测成果提交
每一设计单元的工程变形测量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测量成果整理,提交沉降观测成果资料:
(1)施工方案;
(2)观测基准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3)仪器检验与矫正资料;
(4)观测记录手薄;
(5)平差计算及测量成果表;
(6)沉降变形图标及沉降曲线。





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物上的裂缝分布位置,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程度。观测的裂缝数量视需要而定,主要的或变化大的裂缝应进行观测。
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每条裂缝至少应布设两组观测标志,东阿市政测绘,一组在裂缝宽处,另一组在裂缝末端,市政测绘招聘,每组标志由裂缝两侧各一个标志组成。
资料整理
变形观测资料的整理,通常是将各种变形值编绘成各种图表,如变形值过程线和建筑物变形分布图等。这些图表可用于初步了解建筑物的状况、变形规律,判断建筑物的运营是否正常。 变形观测资料的分析,包括验证变形是否存在,分析产生变形的原因,推求变形值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对于前者主要用统计检验方法;对于后者,多应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得的函数关系称为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不仅可用来定量分析变形的规律,还可以作变形预报。
市政测绘-山东环宇-东阿市政测绘由山东环宇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行路致远,---。山东环宇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致力成为与您共赢、共生、共同前行的---,更矢志成为电子测量仪器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与您一起飞跃,共同成功!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文链接:https://tztz78265.zhaoshang100.com/zhaoshang/276930844.html
关键词: 航测 - 工程测量 - 控制测量 - 不动产测量 -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