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就是测量建筑物在水平位置上随时间变化的移动量。为此,必须建立基准点或基准线,通过观测相对于基准点或基准线的位移量就可以确定建筑物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为了求得变化量,通常把基准点与观测点组成平面控制图形形成为三角网、导线网、测角交会等形式。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得变形点坐标的变化量。对于有方向性的建筑物,一般采用基准线法,直接或间接测量变形点相对于基准线的偏移值以确定其位移量。至于采用哪一种方法,视建筑物形状、分布等而定。当建筑物分布较广、点位较多时,可采用控制网方法,当要测定建筑物在某一特定方向上的位移量时,可在垂直于待定的方向上建立一条基准线,定期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距离,以确定其位移量。
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不动产测绘,待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观测。
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观测点设于十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沉降观测的周期应能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条件,---是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从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结果。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一般认为建筑在砂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工程测绘,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筑在粘土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只是整个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变化的。根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观测的频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确定观测周期,或按层数、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测绘,观测周期具体应视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加荷而定。如暂时时,在时和重新开工时均应各观测一次,以便检验期间建筑物沉降变化情况,为重新开工后沉降观测的方式、次数是否应调整作判断依据。在竣工后,观测的频率可以少些,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的大小而定,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与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重点观测和科研项目工程,若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于2倍的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一般工程的沉降观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应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测绘-山东环宇地理信息-地形测绘由山东环宇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山东环宇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拥有---的服务与产品,不断地受到新老用户及业内人士的肯定和---。我们公司是商盟会员,---页面的商盟图标,可以直接与我们人员对话,愿我们今后的合作愉快!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文链接:https://tztz78265.zhaoshang100.com/zhaoshang/274093199.html
关键词: 航测 - 工程测量 - 控制测量 - 不动产测量 -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